影響力等於實力
你是否無意間滑到IG上吸睛的文案或廣告後,花錢買了原本自己不需要的商品?團購網上超划算的限時優惠,感覺不買對不起自己?為何某些組織或邪教的主張看起來完全不合理,卻還是有大批信眾願意拋家棄子跟隨其領袖?
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能夠影響他人、提升溝通技巧的神奇力量,本書《影響力: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》,由心理學家Robert Cialdini所著,深入探討了人類行為中的心理學原則,揭示了為什麼我們會被影響,以及如何運用這些原則實現更出色的人際互動和溝通
在人際互動的舞台上,精準溝通是取得影響力的關鍵。《影響力: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》就如同啟發心靈的指南,揭示了七大精準溝通的心理學原則,這些原則不僅是理論上的概念,更是實際應用中的強大武器
互惠原則
互惠原則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,指的是當人們受到別人的好處時,感覺有一種義務或壓力要回報相應的好處。這種相互給予和回報的行為是社會交往中常見的一種模式,被視為人際互動中的一種基本規則。
互惠原則基於人們對公平和平等的追求,使得人們更傾向於回報他人對自己的好處。這種回報可以是實際的物品、服務、或是一種情感上的支持和幫助。互惠的行為可以建立和強化社交關係,同時也是社會合作和互助的基礎。
這種原則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種體現,例如:
- 禮物的給予與回報: 當有人送禮物給你時,你可能感到有一種回報的義務,也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候主動給予對方一些好處。
- 互惠的服務交換: 朋友之間經常進行一些小的互惠,例如幫助搬家、代購東西等,這樣的行為可以建立友誼,並在需要時得到相應的回報。
- 商業中的促銷和折扣: 商家常常通過提供促銷、折扣或會員福利等方式,引誘消費者購買商品,並期待消費者在未來回報這些優惠。
互惠原則是一種社會互動的基本機制,它有助於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合作、建立信任,同時也在社會和商業交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
好感原則
在人際互動中,人們更傾向於受到那些他們喜歡、覺得友好、具有相似特質的人的影響。其核心理念是,人們更傾向於與他們喜歡的人合作、相信他們的意見,進而更容易接受其建議或影響。在影響力的背後,好感原則強調了人際關係和情感連結在影響他人決策中的重要性。
這種原則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實現,例如表現出真誠、友善、善解人意的態度,並展現與他人的共鳴。在商業、行銷和溝通領域,了解好感原則有助於建立積極的品牌形象,提高人們對產品或服務的好感度,進而影響其消費決策
研究指出,影響好感度的第一因素是外表,擁有討喜外在形象者會引發光環效應,讓人覺得在此較佳形象下也應當具備專業、博學多聞及寬厚等其它特質。第二因素為相似度,人們更容易接受及答應有相同身分背景或喜好者的要求
社會證明原則
當人們面臨不確定的情境或決策時,會傾向於參考他人的行為、意見或選擇,以作為自己判斷的參考依據。人們通常會受到周圍社會的影響,尤其是在不確定的情況下,他們傾向於效仿他人的行為,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參考點
社會證明原則強調了人們在群體中的社會性,以及對他人行為的模仿。當一個人看到其他人採取特定行動,並且這些行動被視為正確、合適或成功時,他們就更可能跟隨這些行為,特別是在面臨不確定或模糊情境時
一個極端的例子是邪教團體的集體自殺行為,團體領袖會先把組織成員置於一個充滿不確定感的情境下,例如世界末日馬上就要降臨或是有重大天災即將發生等等;接著鼓勵所有人都做相同的行為,例如準備應急物資或是集體前往所謂的避難所;最後是讓成員進行自我傷害的動作,當越多人開始做,再綜合前面兩點的不確定及群體行為,最終導致所有人都自願赴死
這個原則在行銷、社交影響力和意見領袖的研究中被廣泛探討,並被應用於理解人們為何會受到他人的影響,以及如何運用這種影響力來達到特定的目標
權威原則
權威指的是那些在特定領域具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士,這些人因其在特定領域的專業性而被視為權威,他們的觀點和建議更容易被他人接受。權威的影響力在於社會上對他們的認可,當人們知道某個人是某一領域的權威,其他人更傾向於相信並效仿權威者的行為或意見
人們有一種傾向,即在面對權威人士的指示時,更容易遵從和服從,這種趨勢可能源自於對權威的尊敬以及一種社會化的行為模式。權威通常被視為可信賴的,因此當他們提供建議或信息時,人們更傾向於相信這些信息的可靠性
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例子,廣告公司邀請曾經飾演過知名醫生角色的演員來拍攝藥品廣告,雖然此人的真正身分不是醫生,但人們還是很願意為「他所扮演的醫生角色」買單
匱乏原則
「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顯得有吸引力」,當人們感受到某物稀缺或難以獲得時,他們更傾向於渴望和價值這個物品,並可能更迫切地採取行動以取得它
匱乏原則可以被用來創造一種競爭環境,使人們感到需要更快地做出決定或行動,以免失去稀缺的機會。稀缺性也會增加物品的價值感,因為人們認為這是一個有限的、特別的機會,擁有它會使人感到獨特或特別
在行銷、銷售或其他影響人行為的情境中,利用匱乏原則可以有效地促使人們做出更快的決定,增加對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感。然而,這也需要注意在使用匱乏原則時保持透明度和誠實,以免引起消費者的不滿
承諾與一致原則
此原則強調人們在採取一次小的承諾後,更傾向於在未來保持一致,以符合之前的承諾。這種原則基於人們對自己行為的一致性和合理性的需求,進而影響他們的行為和判斷。此原則的特點為:
- 小承諾引導大承諾:只要一個人同意或承諾執行一個小的請求,他們更容易同意或承諾執行一個更大的請求。這是因為人們傾向於保持一致,以免感到自己的行為不協調
- 自我形象的一致性:人們通常希望保持一致的自我形象,因此一旦做出了某種承諾,他們可能會更容易遵從這種自我形象,從而做出相應的行為
- 公開表態:當一個人在公開場合表達了某種觀點或承諾,他們更傾向於在未來的行為中保持一致,以避免與之前的表態有差異
- 減少內部衝突:一致原則有助於減少內部的認知衝突,使個體更容易接受符合之前承諾的行為。
自己人原則
與其他人有共同的歸屬感時,是產生「自己人原則」的基礎條件
人們若是意識到彼此具有相同的身分,例如同是華人、臺灣人、某政黨支持者及基督徒等等,就更願意站在偏坦「自己人」的立場及角度來行動,相較於其它「非自己人」的群體,其優先考量順序總是落於自己人之後
除了瞭解原則外也需要特別注意人性,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研究案例:某公司分別以「我們」及「員工」來稱呼受試者,經過追蹤受試者的行為後發現,以「我們」來稱呼受試者會導致其有更高機率做出欺騙或犧牲公司利益的行為。此研究報告對此現象提出解釋:因為這些受試者意識到公司視他們為自己人,也就代表不太可能去監控他們的行為,而且就算做出了違反公司規章的事情,他們也相信公司會從寬處理
延伸閱讀: 零基礎也能增加收入:4步驟用副業幫自己加薪 高成效習慣|6個使你專注在關鍵事物上的習慣 思維風格圖鑑:理解人們的思考方式差異甚大
參考資料